步入2023,电池护照成为行业新风向。
3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作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开展我国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提案。
他指出,应该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需求,尽快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
(资料图片)
近期,面对“如何方便终端消费者更好地使用动力电池”的投资者提问,宁德时代再次重申到:由于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消费者可以借助电池护照看清楚自己电池的“前世今生”,清清楚楚地比较电池的好与坏。
在本月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也指出,“电池护照实质是电池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系统,将为全球的电池价值链带来更高的透明度。”
那么,电池护照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为何在当下的时间点成为头部企业关注的话题?对全球锂电产业转型又有何意义呢?
起源于欧洲的电池护照
理解电池护照,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入手。
狭义的电池护照,是全球电池联盟(GBA)最早于2019年提出的行业倡议。
GBA由世界经济论坛成立,是首个全球性质的电池协会,其成员涵盖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欧亚资源集团、嘉能可、巴斯夫、大众等欧洲巨头企业最为活跃。
2021年起,电池护照陆续在G7集团、OECD等国际高层会议中得到认可;2022年,德国经济部为包括宝马、优美科和巴斯夫在内的本土协会发放了820万欧元资助,用于开发电池碳足迹的行业标准,将电池护照提上实质性议程。
今年1月18日,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全球电池联盟(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护照之所以被命名为护照,而非身份证,在于突出其有效的跨国流动性。因此,建立起全球统一的认证标准至关重要。在电池护照与市场准入挂钩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根据欧盟《新电池法》,从2026年起,所有新购买的电动汽车(EV)电池、轻型交通工具(LMT)电池和大型工业电池,单个容量超过kWh的电池都必须拥有电池护照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然而,跨国规则的制订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产业链话语权的不平等。从GBA的成员结构来看,当前的电池护照尚是一个由欧盟背景主导的跨国项目。
如何保证电池护照的公平普惠性,使其避免成为地域绿色贸易壁垒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更广义的视角来看电池护照的意义,以及各方已经进行的工作。
如何定义电池护照
根据GBA官网解释,电池护照旨在为“全生命周期涉及到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详尽的电池制造历史及使用信息。其意义在于几下几方面:
记录电池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和回收材料的使用比例,便于采购方进行碳指标准入审核和常态化评估;
记录电池的健康状况,上传云数据并及时对使用者发出故障预警,延长电池及搭载工具的使用寿命;
对电池的历史信息进行追溯和评分,精确显示剩余容量,便于在梯次利用或二次销售场景中有效流通;
这与欣旺达副总裁梁锐的理解不谋而合。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梁锐指出,虽然电池护照的数据系统看起来十分庞杂,实则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一条是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梁锐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是采取手段对研发、原材料、供应商来料、生产过程、客户成品和售后等全流程进行质量管控。
第二是建立质量一体化数字平台,把质量体系、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实现端到端的质量管理。
第三是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大数据管理。如动力电池的设计、制造、运行、车辆的保养和维检、OTA动态管理等环节,都要打造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的系统。这些数据可以在车辆的保险、二次交易、梯次利用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可以看到,在各方解释中,电池护照最终都以一个端到端、全能型“综合服务平台”的形象出现。借助这个平台,采购方可对上游供应链进行质量管理,消费者可查看产品性能并快速做出购买决策,相关政府可对碳足迹进行全程追溯......
想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政府与龙头企业无疑起着重要的号召作用。
政府方面,去年年底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宣布建成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国家顶级节点。这说明国内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互通所需要的最核心的基础设施已经建成。
本月初,四川省牵头的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在成都召开产品发布会,会上首度公开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CCFOP),该平台包含产品碳足迹在线分析系统eFootprint以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CLCD。
在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同时,高工锂电观察到,已经有不少产业链头部企业积极展开布局。
中国企业在电池护照上的努力
除了《新电池法》的强制性准入条款外,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 ( CBAM ,又称“碳关税”)于4月18日经欧盟议会批准通过,预计近期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并在发布20天后生效。
可以说,电池护照会成为国内电池企业出海欧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国内首批积极响应电池护照的企业,均是拥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并已经创造了实质性出海成果的企业。
2022年12月,宁德时代入选GBA新一任董事会,任期为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并担任监督委员会成员。
同去年,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正式投产,标志其达成本地化供应能力,同时在匈牙利的第二个工厂也启动建设。
与宁德时代存在密切合作的洛阳钼业也参与了GBA的项目。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GBA展示的首批电动汽车电池护照就包括洛阳钼业联合嘉能可、欧亚资源集团共同开发的ReSource项目。
2023年4月19日,GBA正式批准欣旺达加入,欣旺达成为该组织新成员。
此外,高工锂电向格林美相关人士了解到,格林美旗下子公司武汉动力再生正在申请加入GBA,并就国内电池护照的落地已经与宁德时代持续展开合作。
去年7月,格林美发行GDR并在瑞士上市已经获批,将为其欧洲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产业链赋能方面,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布局了基于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和方舟能碳管理平台打造的零碳数字认证体系,在实现100%绿色能源供给的同时,赋予园区内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
也就是说,入驻远景园区的产业链企业都能产出受到国际认证的低碳、零碳产品。据悉,目前包括一汽解放、圣钒科技等多家上下游企业宣布入驻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除了动力电池产业链外,由于电池护照的一大用途在于梯次利用场景的历史信息追溯,因此储能领域也启动了电池护照的专用研究。
3月,中天互联与中天储能完成战略合作签约。中天互联表示,将结合中天储能行业属性,率先在国内实现电池护照整套解决方案;通过电池护照赋予储能电池唯一标识,打破MES、双碳平台、电池运维管理等平台壁垒。
高工锂电认为,随着电池护照成为跨越海内外与不同赛道的国际共识,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带头完善特定区域及场景的电池护照认定,助力国际间通行的统一标准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全流程信息的公开透明和防篡改,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将成为刚需,这也使得电池护照在未来显示出更为巨大的应用潜力。
同时,在头部企业供应链管理日趋精细、严格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也将作为责任主体,参与到电池护照的制定中,使其真正“从行业中来,为行业所用”。
发布人:zhy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