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巨额罚单,在业内引发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据监管方面披露,厦门国际银行因个人经营贷被挪用、向检查组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材料等23项行为,被厦门银保监局罚款1300多万元。 这是近来厦门国际银行收到的第二张大额罚单——2月份,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因12项违规,被北京银保监罚款810万元(详见《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万亿规模城商行,究竟哪里出了错?》)。 2021年末,厦门国际银行的资产总额就突破了万亿元。在众多中小银行纷纷冲刺IPO的时候,作为一家万亿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的上市计划却还仅仅停留在“战略”上。 近来其更是多次收到大额罚单,从监管的处罚内容看,厦门国际银行的内控水平,肯定不会为其上市进程加分了。 01 频接大额罚单 5月19日,厦门银保监局公布了对厦门国际银行的行政处罚罚单。 根据罚单,厦门国际银行涉及多达23个违规事项,包括违规收费、虚增贷款、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个人经营贷款被挪用、贷款三查缺位、项目贷款用途不规范等案由,甚至罕见地出现了“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回函”、“向检查组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材料”等违规事实。 厦门银保监会没收了厦门国际银行违法所得15.74万元,并罚款1381.49万元,根据“双罚”原则,还对数位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或者罚款的处罚。 处罚的案由多达23项,涉及到厦门国际银行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等四大主要业务。 主要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内控问题,这应该也是厦门银保监局开具大额罚单的原因。 不仅总行出问题,分行也不太平。 2月份,北京银保监局,因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违规领域、发放虚构用途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业务管理不规范、石景山支行与亚运村支行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业务资金用途监控严重失职等违规事实,对其罚款810万元,并对数位相关人员给与警告或者罚款的处罚。 这些暴露的问题与接连的巨额罚单可以看出,厦门国际银行的内控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程度。2020年8月,借着“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厦门国际银行还一举登上过热搜。 接下来,该行无疑面临着庞大的整改任务,年度利润也会受到冲击。 根据厦门国际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收171.28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58.79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息收入127.31亿元,同比下降8.28%。 可以看到,该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净利息收入更是呈现负增长。接连的大额罚单,以及后续的业务整改,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经营压力。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7.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6%,较上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68.42%,下降了34.31个百分点。 厦门国际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幅度比较大,不良贷款率虽然上升了0.2个百分点,依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近期两次监管的大额罚单,有多项涉及到厦门国际银行的贷款业务,随着业务整改的进行,后续会不会有更多风险暴露,还有待观察。 02 个贷业务押宝个人经营贷 近几年,厦门国际银行在推动贷款业务结构调整,逐步减低公司客户户均贷款金额,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力度。 不过消金界注意到,零售业务方面,尽管厦门国际银行也在强调深化零售战略转型,但其零售贷款还是主要集中在个人经营贷上,消费贷的发展并没有起色。 个人贷款方面,截至2021年末,厦门国际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385.63亿元,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11.54%、8.63%和3.93%。 与其他城商行明显不同的是,厦门国际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极低。个人贷款中,反而是个人经营贷占比最高。 在2022年年报中,零售业务方面,厦门国际银行仅仅披露了其普惠小微企业贷的规模。 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700.5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8.82%。2022年全年,共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3.38万户,579.12亿元,平均利率为5.44%。 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主要发力小微企业业务。据了解,其在总行设立普惠金融部,统筹普惠金融业务管理。产品创新方面也明显多于其他个人信贷产品。推出的新产品包括税享贷、信保贷、小微E贷、房E贷、企盈、国行链e融、国行信e融等10余个。截至2021年末,包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在内的小微企业贷余额达2026.51亿元。 虽然厦门国际银行重点发力小微贷,尤其是个人经营贷,而且业务规模增速也很快,但业务发展的是否扎实则要打个问号。 从北京与厦门两地的罚单中,我们看到都涉及到了个人经营贷业务的违规。个人经营抵押贷被挪用的问题严重,贷后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地监管齐下罚单的情况下,该行个人经营贷能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03 上市进程停滞?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年,厦门国际银行由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2017年3月,厦门国际银行完成对集友银行的收购,完善了布局中国香港的战略规划。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福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2.05%,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2021年末,厦门国际银行的资产总额就突破了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资产总额10881.14亿元,同比增长了8.04%。 资产总额迈上万亿之后,厦门国际银行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万亿级城商行。 其实上市一直是厦门国际银行的目标。尤其是在2013年改制完成后,可以说为上市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之后厦门国际银行于2016年开始为IPO做准备,开启一轮轮的增资扩股,但IPO进展缓慢。 2016年12月,厦门国际银行实施增资扩股,其中20亿元计入股本,76亿元计入资本公积。2020年12月,实施新一轮增资扩股,增发8.61亿股,共募集资金48.74亿元。2021年11月,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股本总额提升至120.22亿元。2022年9月,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股本及注册资本提升至138.25亿元。 尽管一轮轮密集的增资扩股,但厦门国际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一直在下滑。这反映出厦门国际银行其实是急需通过上市来补充资本的。 2023年,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想借注册制的东风,加速登陆A股。对众多想上市的银行来说,2023年可以说是比较关键的一年。 而在这个时候,厦门国际银行频频收到监管大额罚单,且问题涉及的业务广泛,不给监管个交代肯定是过不了这一关的,后续的整改任务艰巨,上市进程恐怕又要搁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