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内容页

“A股第一县”江阴以高质量转型引领县域经济发展_焦点速递

2023-04-24 16:58: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江尾海头、锁航要塞”。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版图的核心板块,在1997年辖区实现首只股票上市后,“江阴板块”在全国及国际资本市场声誉鹊起,被冠以中国“A股第一县”称号。


【资料图】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郑江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江阴辖区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所有的上市形态,如今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转型“科创江阴”,或将继续引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A股第一县”的资本基因

2023年,中信特钢将迎来合资30周年。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江阴钢厂合资成立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兴澄特钢前身)。1997年2月28日,兴澄股份(后更名“模塑科技”)以解决股份制改革历史遗留问题方式,获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江阴辖区第一只股票。自此,江阴企业上市的大幕渐次拉开。

随后,江阴陆续涌现海澜之家、江苏阳光、三房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00年,资本市场有了“江阴板块”之说。江阴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简称“江阴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截至3月底,江阴累计上市公司5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8家;总募集资金1277.72亿元,最高市值3131亿元;涉及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

“江阴板块”引人注目之处,则体现在它较为明显的数量优势上。早在2016年底,江阴的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总数的近百分之一,位列全国同类县市第一。

凭借强大的规模优势,江阴赢得了“A股第一县”的声誉。江阴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20多年来,江阴市大胆探索创新,全方位拓展上市渠道,通过自主发起上市、境外上市等多种渠道,企业上市呈现出“境内境外市场一起上、场内场外市场一起上、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企业一起上”的良好态势。

江阴金融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江阴工业经济目前培育形成了钢铁冶金、纺织服装、车船装备、化纤、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筑了江阴“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产业特征和强大实力。

“江阴板块”的“葡萄效应”

江阴是无锡市下辖县级市,一度赢得“苏南模式发源地”“长三角中国制造最强县”等众多声誉。但在江阴人看来,“江阴板块”是江阴实体经济县域领军者的最闪亮标志。江苏华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宏科技副董事长胡品贤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江阴板块”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道独树一帜的风景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资本运作的县域样本。

华宏科技是一家以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江阴辖区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缩影。公开资料显示,江阴资本市场的成长历程,大致可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1997年的孕育萌芽阶段、1997年至2000年初的初步形成阶段、2000年至2003年的深耕主板阶段等。中信特钢党委副书记郏静洪向记者回忆称,江阴在历史上农商业发达,有着“无工不富”的理念氛围,加之企业间天然的、密切的关联度,紧跟资本市场,变“政府要我上”为“企业我要上”,形成了“葡萄效应”。胡品贤坦言,江阴辖区许多规模企业起家于乡镇企业,一方面借助企业上市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带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借力资本市场的“输血功能”培植企业的“造血功能”,通过投资、兼并、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主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郑江淮表示,“江阴板块”的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所有的上市形态。就在2022年4月,江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江阴板块”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着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底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江阴板块”,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措施》鼓励企业境内上市,并明确相应奖补标准。同时,江阴鼓励北交所转板科创、企业二次上市、企业境外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包括江苏股交中心江阴运营中心)挂牌等。

郑江淮认为,就一种区域经济模式而言,“江阴板块”的创新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以从多方面解读,其中制度创新效应,推进了政府服务规范化。他表示,面对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阳光操作”的客观需要,江阴市政府积极转变职能,逐步完成了从“重指令”到“强服务”的变革。郏静洪认为,江阴的政企相处模式是,“企业管好围墙内的事,政府解决围墙外的事”。

江阴金融监管局上述负责人坦言,当地政府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量,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迈向未来的“科创江阴”

在江阴,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江阴入围2022四大类中国500强企业43家。其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占江苏省比重约15%,这其中又以工业企业集聚能力和水平最为突出。

与此同时,江阴加快完善“345”现代产业体系,即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特色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大未来产业。

郑江淮表示,“江阴板块”是在“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孕育、形成的,但它实现了对传统“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22年,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4亿元,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连冠”。其中,江阴民营经济占全市70%以上的税收、75%左右的GDP、80%的工业经济总量、80%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97%左右的企业数量,成为江阴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郑江淮认为,就区域经济模式而言,“江阴板块”的借鉴意义,集中体现在制度创新、经营创新、产业创新、社会创新等效应上。其中“江阴板块”创新意义最核心的是,通过资本经营形成了一套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他表示,在全面注册制优势下,江阴在现有产业创新基础上,加大高新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投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转型“科创江阴”,将继续引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2022年4月发布的《“江阴板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底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江阴板块”。该计划明确,以“资本+产业”融合推动“江阴板块”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实现上市公司累计达75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累计达70家,上市挂牌企业数量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地位,上市挂牌企业直接融资总额破1500亿元。

江阴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改变“江阴板块”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型企业偏少的现象,江阴把扶持企业上市的重点转向科技型、成长型的创新企业,提出了“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江阴板块”并不满足于传统产业高新化所取得的成功,而是有选择地将高新技术产品培植为先导产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同时,金融服务创新,切实推动向“科创江阴”转型。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