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阿来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7月1日,本周六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将开启第17讲。刚刚从三江源考察回来的著名作家阿来,在听过高原的风,看过美丽的花之后,怀念的,还是杜甫笔下成都的雨,成都的水。在这一讲中,他将回过头去追述第三讲的主题“堂外雨,堂前江”,继续描摹杜甫笔下成都的诗情画意。
“杜甫对成都的感慨从浣花溪边开始,从温润的气候和优美的景物开始。”在第三讲的时候,阿来解析了《梅雨》《江涨》《田舍》《江村》《为农》《春水》《春水生二绝》《水槛遣心二首》和中国人读唐诗时必诵的篇章之一《春夜喜雨》等11首杜诗,同时还引用了《徐霞客游记》《抱朴子》《说文解字》《华阳国志》《益州记》《三国志·诸葛亮集》等典籍来深入阐释成都当时的地貌、环境、气候和人文历史。
这一次,阿来挑选了《江亭》《江涨》《朝雨》《进艇》《大雨》《江村五首其一》《喜雨》7首杜诗,继续来说成都当时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而这次的《江涨》并非第三讲的《江涨》,杜甫两次看江水上涨,记录下的情景完全不同。第三讲的《江涨》,记录了杜甫正在家中睡觉,外面的小孩子来说涨水了了,他推门而见,写下了燕子迎风飞舞、渔夫绑船桨、水草被淹没等等现象,而这次要讲的《江涨》,杜甫更多的是在写大自然的神奇流转:“雨降雪融,江涨之由。地转天浮,江涨之势。鱼龙失所,江涨所驱。轻帆浮海,江涨有感。”
在阿来心中,杜甫的诗自有大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阿来直言,在杜甫之前,除陶渊明外,中国诗歌几乎很少涉及日常生活的内容,但杜甫却在成都诗中开辟出一个巨大的题材领域,这也是其称“诗史”的重要方面。“个人生活史也是大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定关乎历史重大事件才称为史笔。用今天的话讲,"史""史诗"并不一定非得全是宏大叙事。”而去过杜甫草堂的人都知道,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撰了一副对联挂在工部祠,“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阿来说,何绍基也看到了杜甫这方面的境界,所以才说美好的风景都被杜甫给占去了,“所以,曾经的那些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如果不被记录就没有,谁写了就是谁的笔底江山!”